在港生活廿年不及在台生活一個月。不習慣
在台灣無論我住在那裡(除旅館)都要把垃圾分類,分開可回收、廚餘、一般垃圾等。
台灣有徵收垃圾清潔費,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方法徵收垃圾。我接觸過的家庭包括花蓮、台北、台中都有不同處理方法。花蓮市的垃圾清潔費是隨自來水費帳單徵收;台北市,垃圾費是隨袋徵收,不同體積不同價錢,垃圾要放進專用有防偽標籤的垃圾袋才可拋入垃圾車;台中市就比較綜合,有三種收法,一是隨水費徵收,二是按戶徵收,三是隨袋徵收的方式。
每區垃圾車不是每天都出現而是規定某幾天,當響起如「雪糕車」的音樂時就是要拋垃圾的時間,每戶都會在家門口等垃圾車經過,垃圾車一經過就要準確地拋進去。一般垃圾車的前面或後面會有資源回收車或廚餘桶,也是同樣做法拋上車。這是多麼有趣的時刻,大家都在等垃圾車經過,在香港見到垃圾車就調頭走了。
我在每個家庭裡住同樣要把垃圾分類,在餐廳裡工作也一樣,分開可回收、廚餘、一般垃圾在不同的桶子裡,對比我在香港這只是多了一個分類種作,沒有不習慣。當時我在想廚餘可變成肥沃的土地再耕種,回收的垃圾可交給回收商處理再用,都是對環境好的事情。友善對待環境的行為不會不習慣,而習慣只是一個你有沒有把垃圾當一回事的心態,如果你覺得垃圾對我來說無所謂的話,當然不會談到習慣不習慣。
回到香港習慣變回沒有,廢紙、塑膠、廚餘都是同一個垃圾桶。可能可回收的資源可放進回收桶,但我就會爭扎,因為早前的一個新聞關於回收桶的垃圾最後會與一般垃圾同一個命運,而有人解釋原因是沒有回收商做,那我放進去還有沒有用?(環團有建議回收商給政府,但政府做事真的太慢)還是少買塑膠、鋁罐等的產品吧。廚餘如何在我家變有用東西? 我家沒有田,就算有種植物,買一個廚餘桶回家,不說要待多少年才變泥土,最重要的是家人對這個桶的反對聲音是有多大。過了幾天我又過回香港的生活。
我會改變,但不是即時,給我時間吧。
為什麼香港推行分類那麼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